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
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2-1)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8分
(2-2)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80分
  •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
  • 198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邮电部发行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2枚。

  • 邮票志号: J.117
  • 发行日期: 1985-09-03
  • 全套面值: 88分
  • 齿孔度数: P11
  • 邮票规格: 40mm×27mm
  • 整版枚数: 56(7×8)枚
  • 印刷版别: 影写版
  • 设计者: 伍必端
  •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背景资料

      2-1为“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作者用 “卢沟晓月”和桥上的石狮子为背景,表现了29军士兵冲锋陷阵,抗击侵略者的形象,以此来表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 感人情景。

  2-2为“八路军战士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作者以巍巍长城为背景,描绘了八路军战士和民兵手执从敌人那里夺来的武器,并肩战斗、英勇杀敌的雄姿。

  本套纪念邮票共2枚,图案为黑白两色,用版画的形式反映战争场面。设计者是我国著名的版画家伍必端。 抗战时期的木刻作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了突出画面的战斗气氛,作者有意识地把2枚邮票设计为对称图案,加强了动感。一条红色细长的 标题字贯穿票面,显得很有气势。整个票面套印浅黄色, 使人沉浸在四十年前的沉重气氛之中。

设计师

伍必端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伍必端(1926.9-)。江苏南京人。回族。擅版画。1938年进战时儿童保育院学习,1939年被保育院选送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绘画组学习,1945年毕业。在此受到最初的美术启蒙教育。1941年15岁时创作第1幅木刻《血的仇恨》,控诉日本帝国主义滥炸无辜儿童的罪行,作品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1946年赴晋察冀解放区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1948年毕业后随联大美术宣传队参加解放石家庄、太原、天津等战地宣传工作,画了许多政治漫画。1948年随解放军进入天津,任《天津画报》美术编辑。1950年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56年赴苏联,入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进修。1959年结束学习归国,继续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任教,其后任版画系系主任。出席第1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历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教授。1951年,以战地记者身份到朝鲜前线采访,在《人民日报》发表多幅战地速写,后编入《朝鲜战地速写集》出版。1953年第2次赴朝鲜为朝鲜卫国战争纪念馆创作油画《上甘岭上的英雄》。出席第2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79年出席第四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及第四届美术家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80年出席全国版画协会代表大会,被选为版画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