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8-1)T何尊4分
(8-2)T伯矩鬲4分
(8-3)T利簋8分
(8-4)T牛首夔龙纹鼎8分
(8-5)T折觥8分
(8-6)T蟠龙兽面纹罍10分
(8-7)T燕侯盂20分
(8-8)T日己方彝70分
  • 西周青铜器
  • 为了纪念西周是中国古代铜器发展的重要时期,此套邮票发行于1982年12月25日,全套共8枚邮票。

  • 邮票志号: T.75
  • 发行日期: 1982-12-25
  • 全套面值: 132分
  • 齿孔度数: P11
  • 邮票规格: 27mm×60mm
  • 整版枚数: 35(7×5)枚
  • 印刷版别: 影雕套印
  • 设计者: 邵柏林
  • 雕刻者: (8-1) 高品璋 (8-2,8-3)孙鸿年( 8-4) 呼振源(8-5) 阎炳武(8-6) 赵顺义(8-7) 李庆发(8-8) 姜伟
  •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背景资料

  西周青铜器主要包括青铜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其他日用杂器等。西周是中国古代铜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青铜冶铸技术继续发展,铜器的数量有较大的增长,但种类有一个较明显的淘汰和更新过程。西周时期有许多铸工精湛、造型雄奇的重器传世,且多有长篇铭文,它是研究西周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等的重要资料。

  西周青铜器依西周王世分为3期:从周武王到周昭王相当于西周早期,穆王到夷王相当于西周中期,厉王到幽王相当于西周晚期。另一种意见主张将穆王划归西周早期,也有将夷王划归晚期的。

  西周铜器的早期是商代铜器的继承发展期。此期虽有若干新的因素,但总体上商代铜器的传统仍然极为强烈,很难在商周之际划出截然的界限。具体断代只能分出商末周初式和西周早期式。鼎基本保持口沿立耳、浅腹、柱足的商代式样,但方鼎的柱足已向细长发展,方座的双耳或四耳簋为本期特有的形式。卣广泛流行,成组相配的定式也比商晚期稳定。

设计师

邵柏林

邮票设计家、摄影家

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主要受业于张光宇、张仃等教授,专习装饰美术,一九五三年毕业,分配于邮电部邮票发行局从事邮票设计工作。编写有《邮票设计印刷工艺》等书。主要邮票设计作品有《中国青铜器》、《绿化祖国》、《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齐白石作品选》、《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等。邵柏林并长于风光摄影,代表作品有《石林深处》、《天安门广场哀痛之夜》等。《天安门广场哀痛之夜》,获一九七九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四·五运动"优秀摄影作品奖。曾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邮票总公司设计会徽和徽志。现为邮电部邮票发行局邮票设计师、《中国摄影》杂志编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980年,邵柏林在黄永玉原图绘制基础上,设计了中国首枚猴票。邵柏林曾为故宫博物院建院60周年设计纪念邮票及首日封,担任故宫博物院院徽设计的艺术顾问,主持设计了故宫博物院的院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