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序 | 图名 | 面值 |
(2-1) | 郭沫若像 | 8分 |
(2-2) | 郭沫若在工作 | 20分 |
1982年11月16日,为纪念郭沫若诞生90周年,邮电部发行了《郭沫若诞生九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2枚。
全套邮票2枚。
2-1为“郭沫若头像”。
2-2为“郭沫若在工作”。
邮票下边框有一对凤凰。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里有一首长诗《凤凰涅槃》,诗中借用佛学中生死不断循环,不断升华的观念,写一对凤凰衔草自焚,求得自身的新生与完美。凤凰,是郭沫若对祖国的美好比喻,也是郭沫若理想的象征。
郭沫若(1892—1978),中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892年11月6日生于四川乐山县沙湾镇。原名郭开贞,后改名郭沫若。4岁半入家塾读书,18岁中学毕业。1914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从事文艺运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活动。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并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旅居日本,抗日战争开始,回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等职。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生平著述很多。1978年6月12日病逝北京。
李印清
著名邮票设计家
邮票设计家李印清,1936年3月生,河北唐山人,原邮电部邮票设计室主任。1958年到美院工农训练班学习绘画基础,1960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65年毕业回铁道部,在西南铁道建设工地指挥部搞了5年美术创作。1971年开始从事专业邮票设计工作。他设计的第一套邮票是普15《交通运输》,先后设计过近30余套邮票和邮资封片。尤擅长人物邮票创作,笔下10个中外名人先后被搬上邮票。其邮票代表作j76《中国女排获第三届世界杯冠军》、j112《中国人民之友》、j181《陈毅同志诞生九十周年》和t79《益鸟》分获1981年、1982年、1985年和1991年度最佳(优秀)邮票。
他不仅精通油画,而且在多年的邮票创作中,创作设计了多套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名人的邮票,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总结自己多年的邮票设计生涯,李印清认为自己能走上以主创人物题材为主的路子,纯粹是因为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与爱戴,所以他才会花费很多的精力去研究他们的革命经历及风范,然后在邮票设计的过程中,把人物背后所涵盖的历史背景,和极具表现价值的素材,全部都体现在小小方寸之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在方寸之地塑造出《爱因斯坦》、《任弼时》、《孙中山》、《中国人民之友(史沫特莱、斯诺和斯特朗)》等著名人物形象。北邮校徽图案内以鸿雁象征邮,以右下方半圆形天线象征电,单纯、醒目、易懂。校徽从1994年10月份开始使用。由我国著名设计家,高级工艺师李印清同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