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序 | 图名 | 面值 |
(206) | 队徽 | 4分 |
(207) | 夏令营 | 4分 |
(208) | 学习 | 8分 |
(209) | 科学研究 | 8分 |
(210) | 植树 | 8分 |
(211) | 体育运动 | 8分 |
1959年11月10日,为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十周年,邮电部发行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6枚。
本套邮票共6枚。
(206)为“队徽”,主图是星星和火炬,它们是少先队的标志。背景为红色。
(207)为“夏令营”,底色为靛蓝,远景为高低错落的大树,树下扎着帐蓬,少先队队旗在飘扬。从画面上看,这是清晨,一名号手正在吹号,召唤大家醒来。
(208)为“学习”。图案为:一个女孩子背着书包,脖子上系着红领巾,手里拿着一把野菊花。
(209)为“科学研究”。画面是靛蓝色,一个女孩子,脖子上系着红领巾,正在聚精会神地做着气象小实验。
(210)为“植树”。画面为浅绿色。一名少先队员,头戴草帽,肩上扛着一棵小树苗,挥动手臂,似乎在招呼他的小伙伴跟他一起去种树。
(211)为“体育运动”。画面为红色。一名女少先队员正在溜冰,她体态优美,动作娴熟,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
中国少年先锋队原称“中国少年儿童队”,简称“少先队”。它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委托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现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性组织,于1949年10月13日经团中央委员会通过建立,吸收9岁至15岁的少年儿童参加。过去解放区组织的少年先锋队、儿童团,一律并入该队。少先队的任务是在学习和各种集体活动中,团结和教育少年儿童,培养他们具有健康体魄和创造精神,并成为祖国积极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1953年6月30日,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为了更确切地反映这个组织的性质、任务和适应少年儿童们的进步要求,决定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先锋”是开辟道路的人,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走在前面的人。赋予少年儿童组织这样一个光荣的称号,目的在于教育少年儿童学习先锋的榜样,继承先锋的事业,沿着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开辟的道路勇敢前进,培养他们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健壮、活泼、勇敢、诚实的一代新人。
吴建坤
著名邮票设计家,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交易网加盟艺术家。
吴建坤,著名邮票设计家,陕西大荔县人,1935年生,1955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1935年生,1955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同年分配到邮电部从事邮票设计工作,1989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95年底退休。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交易网加盟艺术家。邮票设计风格多样,手法主要有装饰、国画、摄影等。代表作有纪66《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纪94M《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等。他设计的文革的第一套邮票文1《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邮资明信片JP22《中银大厦》更是邮票中的珍品。
卢天娇
中国第一位女邮票设计家、知名摄影家
卢天娇,民国27年(1938)出生于上海,女,祖籍中山县上栅村(今属珠海市)。中国第一位女邮票设计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八届全国妇联常委,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父亲卢施福既是医生,又是知名摄影家。丈夫刘硕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代邮票设计家。卢天娇50年代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选择到邮电部门从事邮票设计工作。当时,全国从事邮票设计仅有3人。其从事邮票设计40多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第一套邮票起,所有的纪念邮票中,约有八分之一是其作品。至2002年,共设计超过70套各类题材的纪念邮票、15套邮资封、明信片及大量首日封、邮折、邮卡、纪念戳等邮品。其中《唐三彩》、《周恩来同志逝世一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欢庆》3套邮票和《牡丹花》、《第二十六届乒乓球锦标赛》2张小型张,令人爱不释手,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邮电部举办最佳邮票评选中获奖,占最佳邮票总套数六分之一。此外,《宋庆龄逝世一周年》、《中国女排获世界冠军》等首日封被评为最佳首日封,《中国古代钱币》获美国集邮爱好者及钱币收藏协会颁发的"1982年国家年度奖",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