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
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148)原子反应堆8分
(149)回旋加速器20分
  • 我国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
  • 1958年12月30日,为庆祝和宣传我国再利用原子能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邮电部发行了此特种邮票, 1套2枚。

  • 邮票志号: 特28
  • 发行日期: 1958-12-30
  • 全套面值: 28分
  • 齿孔度数: p14
  • 邮票规格: 图幅38mm×27.5mm
  • 整版枚数: 80(8x10)
  • 印刷版别: 雕刻版
  • 原作品作者: 黄永玉
  • 设计者: 孙传哲,刘硕仁,吴建坤
  • 雕刻者: (148)孙经诵(149)孙鸿年
  • 印刷厂: 北京人民印刷厂
背景资料

     1958年12月30日,为纪念我国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发行该套邮票,全套共2枚。

  原子反应堆是使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能够有控制地持续进行的装置,是利用原子能的一种重要的大型设备。回旋加速器是用来加速带电粒子的仪器设备。1958年6月,由原苏联帮助中国建成的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开始运行,同时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回旋加速器并在北京移交,开始进行生产,同年10月,生产出33种放射性同位素,这对中国的科研和经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套邮票共2枚。邮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

设计师

孙传哲

新中国第一位邮票设计家、高级设计师

1933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画画系,1936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1947年作为绘图员开始了他绘制邮票生涯。新中国成立后他是新中国邮票设计事业的开拓者,是中国专业邮票设计前辈。从他设计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起,30多年里孙传哲共设计了100多套邮票,占新中国邮票发行总数的近1/4。1952年至1985年,先后担任邮电部邮票发行局设计室主任、邮票设计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刘硕仁

新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家

刘硕仁(1930.12—),北京人。擅长邮票设计、藏书票设计。邮电部邮票发行局。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年到邮电部从事邮票专业设计工作。曾任邮电部邮票发行高级工艺美术师、编辑室主任。是新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家。作品《蝴蝶》、《菊花》、《奔马》和《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等7项获建国30年最佳邮票奖,《古桥》获新中国最佳首日封奖,《京剧脸谱》、《白鱀豚》在日本被评为1980年中国最佳邮票,《全国邮联一大》获1982年最佳首日封奖,《西厢记》获1983年最佳设计奖。作品有《鲁智深》、《伏羲举日》等。

 

吴建坤

著名邮票设计家,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交易网加盟艺术家。

吴建坤,著名邮票设计家,陕西大荔县人,1935年生,1955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1935年生,1955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同年分配到邮电部从事邮票设计工作,1989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95年底退休。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交易网加盟艺术家。邮票设计风格多样,手法主要有装饰、国画、摄影等。代表作有纪66《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纪94M《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等。他设计的文革的第一套邮票文1《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邮资明信片JP22《中银大厦》更是邮票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