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报大楼落成纪念
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185)北京电报大楼4分
(186)北京电报大楼8分
  • 北京电报大楼落成纪念
  • 1958年9月29日,为祝贺北京电报大楼的建成,邮电部发行了 《北京电报大楼落成纪念》纪念邮票,1套2枚。

  • 邮票志号: 纪56
  • 发行日期: 1958-09-29
  • 全套面值: 12分
  • 齿孔度数: P14
  • 邮票规格: 图幅34.5mmx26mm
  • 整版枚数: 90(10x9)
  • 印刷版别: 雕刻版
  • 设计者: 刘硕仁
  • 雕刻者: 孔绍惠
  • 印刷厂: 北京人民印刷厂
背景资料

      北京电报大楼坐落在西城区西长安街11号,是中国第一座最新式电报大楼,是当时全国电报通信的总枢纽,是中国国际通信的主要机构。北京电报大楼的钟声曾是新中国、新北京的重要标志,其营业厅曾为亚洲最大的电信业务综合营业厅。

  1956年4月21日动工兴建,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100平方米,总高度73.37米(主体部分共6层,高为32.5米),东西长101.3米。南北宽18.1米,大楼俯视为“山”字形,楼上装四面塔钟(钟的直径为5米),气势恢宏,是人民邮电事业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它是在苏联及民主德国专家帮助下,于1958年10月1日并正式投入使用。电报大楼主要由报房、机房、营业厅和办公室几部分组成。营业大厅宽18米,深36米,凸出伸向北面,分成前、后厅。前厅主要为用户服务台、公用电话间、长途电话候话室及休息室等;后厅为大理石营业柜台、写稿台及长途电话隔音间。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电信事业发展的新水平。

  1958年9月29日,为祝贺北京电报大楼的建成,邮电部发行了《北京电报大楼落成纪念》纪念邮票,全套2枚。

  2幅画面均为北京电报大楼的外景。​

设计师

刘硕仁

新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家

刘硕仁(1930.12—),北京人。擅长邮票设计、藏书票设计。邮电部邮票发行局。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年到邮电部从事邮票专业设计工作。曾任邮电部邮票发行高级工艺美术师、编辑室主任。是新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家。作品《蝴蝶》、《菊花》、《奔马》和《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等7项获建国30年最佳邮票奖,《古桥》获新中国最佳首日封奖,《京剧脸谱》、《白鱀豚》在日本被评为1980年中国最佳邮票,《全国邮联一大》获1982年最佳首日封奖,《西厢记》获1983年最佳设计奖。作品有《鲁智深》、《伏羲举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