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服务群众36载的老投递员——武乡县邮政分公司投递组长史栓祥小记
裴效华   2021-04-16   来源:山西邮政

  4月8日,太行山西麓的武乡县刮起了不小的风。早晨8点30分,安排好投递组当天各项工作后,58岁的武乡县邮政分公司投递组组长史栓祥坐上送肥下乡的车辆,直奔距离县城10公里的故县村。“老史,你这快退休的人了,每天还和我们一起装卸化肥,身体能吃得消吗?”途中,一同前往的县分公司渠道专业库管员米连东关心地问道。“咱们答应给农户送肥上门,不能食言。你们人手少,我身体感觉还行。投递员是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我得带头啊。”老史扶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说道。

  半个小时后,满载化肥的车辆来到故县村。老史和同事们肩扛手提,一口气将几十袋化肥整齐地码放在客户赵应怀家的院子上。史栓祥黑红的脸上挂满了汗珠,他摘下眼镜,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就匆匆与赵应怀告别了,甚至都没来得及喝一口递上来的水。下一站是更远的蟠龙镇……

  春耕开始后,史栓祥每天都是这样奔波在路上。他带领投递组19名员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已配送化肥152吨,占到全县分配送量的30%。“史栓祥同志是始终冲锋在一线的老党员,不论是经营发展还是服务群众,都是全县分公司的榜样。他工作有耐心、服务有恒心,得到客户信赖,也获得很好的口碑,甚至一些不认识他的客户来投递组办理业务时,都指名要找老史。”县分公司副总经理孔轶群介绍到。

  自1985年参加邮政工作以来,史栓祥先后从事过乡邮员和农村支局负责人等工作,2015年担任了县分公司投递组组长。36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累计为群众投递报刊、邮件49.2万份,从来没有发生一起错投误投,多次被长治市邮政分公司评为优秀投递员。在他工作了9年的上司乡,群众至今仍记得这名乡邮员为大家付出的辛劳。

  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腊月天,伴随着呼啸的西北风,鹅毛大雪把整个太行山笼罩在一片白色中。傍晚,在山路中艰难投递了一天的史栓祥终于回到上司乡邮政所。在整理当天收到的邮件时,一封加急电报引起了他的注意。“家父身故,三天后灵柩返乡,请做好料理后事准备。”按照规定,这封电报完全可以第二天再去投递,但看到电报内容后,史栓祥把电报揣在怀里,毅然冲进漫天飞舞的大雪中。黑夜走山路,再加上白雪覆盖路面,从邮政所到客户所在的郑峪村,五六公里的路程史栓祥步行了两个半小时,返回邮政所已是子夜时分。

  “那个时候交通不便,我就经常从乡里给村里人捎点药品、食盐、邮票、信封。武乡是革命老区,这里的人们都很淳朴,我作为邮政的一员,有义务帮助他们。”尽管36年来,帮助群众捎带各类生活用品耗费了史栓祥大量精力,但他始终认为这是自己的分内之事。

  从群众口中的“小史”到“老史”,变的是称谓和容颜,不变的是史栓祥那颗为群众分忧解难的心。担任投递组长后,老史仍然身体力行服务群众。在他的带动下,全体投递员也自觉践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宗旨,将邮政的良好服务形象在群众心目中扎下了根。

  “去年疫情期间,好多小区都封闭了,群众网购量大增,老史就带着我们起早贪黑地去小区投递。每次给客户打约投电话时,都要问问对方有什么需要捎带的生活物资。群众都说关键时刻还是咱邮政有力量。”投递员窦志清说。

  在为群众提供日常帮助的同时,史栓祥还竭尽所能帮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岭头村张润萍是老史认识多年的一位村民,家里种了10多亩玉米和谷子,每年的收入刚够生活。2016年武乡被国家确定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后,史栓祥就带着张润萍去参加县里的培训,鼓励她注册了网店,销售绿色农产品,当年实现纯收入三万余元。“这个电商小店让我得到相当实惠,每年的纯收入都是以前的三倍。现在村里已经有20多家电商户,我们这小山村里的农产品,通过邮政寄递到各大城市,这都要感谢邮政老史。”张润萍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然离退休的日子不远了,可史栓祥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仍然带领投递组积极开展三网融合改革、努力发展电商户,为打造寄递行业国家队不断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