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两代人的坚守
陈巍   2021-02-18   来源:山西邮政

  腊月二十八,临近春节。笔者来到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西山半山腰上的大虎沟邮政收投点,这里是曾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等称号的邮政揽投员王收秋工作的地点。2019年初,王收秋转做内勤工作,他的儿子王沄天子承父业,成为了邮政的一名揽投员。

  在王沄天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很忙。从初中起,只要寒暑假有空,他就会和父亲一起,带着三四十公斤超大超重的邮件,步行翻过荆棘山路,趟过石子小溪,躲过呼啸而过的拉煤车……一起送邮件。从早上8点多启程,到送完邮件返回单位,就已是晚上7、8点。起初只是觉得新奇好玩,在一次次走完邮路后,除了精疲力尽,让小王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所到之处,村民们都会热情地和父亲打招呼,高兴地说道“老王,来了!”还会邀请父亲进家喝口水、歇歇脚。

  “那些场景很温暖,让年幼的我心中充满了好奇,我很想知道,不善言辞又那么普通的父亲,怎么就成了村民眼中的香饽饽……”提及入职前的想法,王沄天这样说。

  早上8点,揽投站接收完当日的邮件报刊,开始做着投递前的分拣准备工作。小王利落地将要投递的报刊捆扎整齐,把邮件搬入邮车车厢。出班前,王收秋不断叮嘱道:“每个邮件都要严查严点,按时送到!路上一定注意安全,不要开快车……”9点钟,笔者跟随王沄天开启了他一天的工作。王沄天和父亲当年的投递范围一样,是太原市万柏林区一个偏远山区,覆盖2个乡23个村10个企(事)业单位,服务人口1万多人,每日往返邮路150多公里。

  “我从小在这附近长大。这几年,通往各村的道路都进行了硬化,村民们出行更方便了,投递也不像父亲那时需要步班,驾驶邮车不仅节省了路上时间,也保证了邮件的送达时限。你看,这沿途新栽了各类树木花草,政府还开发了旅游网红地,当地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说着近几年村里的变化,小王感慨地说道。

  沿着弯急坡陡的盘山路,我们第一站来到了化客头街道办事处。60多岁的张大娘接过小王递上的当日报纸,和笔者聊到:“老王师傅过去就一直给我们送报。那时路难走,出山特别不方便,他就经常帮我们稍东西。现在小王接上了这个活儿,盘山路遇上下雪下雨天也很危险,年轻人能干这份工作不容易。”

  为改善山区村民居住环境,近年来,太原市启动了山区整村搬迁工程,王封乡的村民们陆续搬到了山下的移民新村,只有少数企(事)业单位及老年人留守在此。同时,随着电商经济的快速发展,投递的邮件除了报纸、平信,还多了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生鲜食品等电商包裹,初入职场的小王也迎来了与老王不一样的工作挑战。

  在邮件的分拣投递中,小王发现,很多已迁走的百姓收件地址写得不清楚或仍是旧址,查找此类信息不仅费时又费力,也会造成邮件的投递延误。王沄天曾认为这类邮件可作为退件处理,老王却严厉地说道:“退回去的邮件周转不仅花费时间,如果是客户着急的物品怎么办?我们的工作一定要有耐心,要想尽办法将邮件送达客户手中。”

  经过此事后,只要是小王能做到的,他都会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年初,村民张孝文试着网购了一件近千元的商品,收到货后不满意,又不知该如何退换,心中十分着急,他立即想到了小王。当天小王轮班休息,接到老张的电话后,他二话不说赶到了老张家中,帮忙与商家客服沟通,说明退换原因,并寄出了要退的货品。直到购物款到账,老张才松了一口气,逢人就夸“邮政的小王可是个好小伙”。

  “邮政给我们送来了牛奶,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村民闫大娘高兴地和笔者说着。上午10点,我们来到了闫根弟家中,投递出了一份“特殊”的邮件。从2019年起,太原市民政局按月向全市特殊困难群体免费发放“爱心牛奶”,并交由邮政负责配送。小王的投递范围内,这样的贫困户共7户,每月小王都会把这份“爱心”按时送到他们手中。小王说:“工作后我发现,揽投员工作不仅让偏远地区的村民们享受到了邮政服务,更是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了村村户户。我感到很光荣,责任很大!”

  中午12点30分 ,我们走进了王封煤矿。因为交通不便,其他快递公司都将这里的快递包裹放到了离矿区15公里外的菜鸟驿站,需要收件人自己去取。只有邮政上山送货上门。今年,为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倡议,矿区内有近20名工人没有回家,这里的邮件量也较平日翻倍增长。为确保大家网购的各类年货和亲人寄来的特产都能在年前准时投递,小王每天都要特别留意矿区的邮件。今天,这里的邮件仍然不少,只见他依次将一件件邮件搬下车,额头上开始渗出了汗珠,但他却自豪地说道:“他们的邮件全是我送上来的。每当看到工人兄弟收到家书和包裹时的喜悦神情,我就会和他们一样高兴!”

  工作2年间,王沄天越来越体会到了父亲工作的不易与艰辛,也逐渐解开了儿时心中的疑惑。在山区送邮送报看似简单,但日复一日的坚守实则不易。在父亲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小王坚持认真投递好每一个邮件、每一份报纸。他的认真与朴实,也得到了沿线乡政府、各企(事)业单位的认可,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王收秋(左)与儿子王沄天

  提及对儿子的期待,王收秋说:“我现在的一切都是党和政府以及企业给的。刚上班时,我父亲就曾对我说,要么就不要干,要干就干好。如今我也这么和沄天说,希望他能认认真真地把本职工作做好。”

  “父亲步行走了30多年近40多万公里邮路,没有一起用户投诉,没有漏投、误投、错投一封邮件。我要向父亲学习,踏踏实实工作,全心全意为山里的乡亲们服务。”

  从老王到小王,从步班邮路到汽车邮路,从信使到送货郎……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山区人的生活在改变,邮政的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劳模精神的传承,也在时代的变迁下,诠释着不一样的感动和价值。